平臺研發背景
隨著信息化建設的發展,政府以及各職能部門都建立了各自的內部網絡環境,應用處理系統在內部網絡環境中進行各自的數據消息傳遞,每個需要進行數據消息傳遞的應用系統都要開發自己的網絡傳輸模塊,由于網絡狀況的不同、操作系統的不同使得網絡傳輸方面開發難度比較大、復雜度比較高,想要傳輸穩定可靠則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應用系統的工作大部分圍繞著業務處理這一塊,使得一些應用系統在數據傳輸方面采用如共享目錄、FTP等方式,而這些方式在使用的方便性、安全性、管理性等方面都存在著嚴重的不足,建立統一的、規范的、易用的公共數據交換體系成為了一種需要。
平臺概述
公共數據交換管理平臺是一款構架在FMQ(文件&消息隊列)基礎上的、易使用、易管理、高效率的中心控制分布式應用整合平臺,可以管理、規范、監控整個網絡的傳輸。它在網絡傳輸層與用戶應用層之間建立強大的數據交換管理層,屏蔽不同網絡系統之間的差異,為各計算機之間、各應用系統之間提供可靠的消息、文件傳輸。
平臺架構
公共數據交換平臺采用中央控制分布式架構,交換節點與交換管理中心通過UDP網絡引擎建立特有的虛擬鏈路,在邏輯上受到交換管理中心的管理和控制,多個交換管理中心之間也通過虛擬鏈路保持聯系。
平臺核心技術
虛擬鏈路技術:數據交換節點與管理中心之間建立特有的虛擬鏈路進行消息傳遞。
采用增補鏈技術:通過該技術實現的排隊算法無需任何循環便能夠高效率的檢索數據。
智能流技術:采用類滑動窗口技術對數據進行智能拆包與裝包,采用異步Socket技術對多流進行并行發送。
平臺在傳輸中采用斷電保護、斷點續傳、Send-Request等技術手段保證數據安全可靠的傳輸。
采用線程池、連接池技術避免頻繁的啟動線程或者建立連接。
采用動態捆綁技術,對消息、索引的操作無需鎖定,增快處理速度。
平臺部署
公共數據交換管理平臺只需三個步驟,便可以簡單、便捷、靈活的構建出公共數據交換體系。
第一步:按照行政等級或者政府職能等方式,規劃整個公共數據交換體系的網絡層次。
第二步:按照規劃的網絡層次建立數據交換管理中心。
第三步:在需要傳輸的節點安裝FMQ數據交換管理平臺(或FMQ交換客戶端),并將其注冊到對應的管理中心。
建立了公共數據交換體系以后,應用系統只需使用FMQ數據交換管理平臺提供的各種緊耦合、松耦合方式接口進行數據消息發送、接收即可。這樣既保證傳輸的穩定可靠,又節約了成本,可以說是事半功倍。